城狐尾独束,山鬼面参覃。(《诗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富有张力的画面,用简单的意象传递出深邃的意境。

第一句"城狐尾独束": 写的是城墙边的狐狸。狐狸尾巴通常蓬松,但这里却"独束"(单独束起),给人一种警觉、紧张的感觉。就像我们生活中突然看到一只动物竖起尾巴戒备的样子,暗示着某种不安或异常的气氛。

第二句"山鬼面参覃": 描写山中的鬼怪。"参覃"可以理解为模糊不清、若隐若现的样子。就像在雾气中隐约看到一张脸,既真实又虚幻,营造出神秘莫测的氛围。

这两句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对比强烈:城市与山林、狐狸与鬼怪,形成空间和形象的双重对比 2. 动态传神:通过"尾独束"的细节和"面参覃"的朦胧,让画面活起来 3. 留白艺术:没有直接说害怕或神秘,但通过意象让读者自己感受那种氛围

就像用两个电影特写镜头,一个拍狐狸突然警惕的尾巴,一个拍雾气中模糊的鬼脸,不需要任何说明,观众自然能感受到那种紧张诡异的气氛。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