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听沈野云吹箫醉后有赋

琪树锵鸣,春冰碎落,玉盘珠泻还停。渐一丝风袅,悠扬青冥。

疑把红牙趁节,想有人、记豆银屏。何须数,琵琶汉女,锦瑟湘灵。

追思旧时胜赏,醉几度西湖,山馆池亭。惯依歌花月,按舞娉婷。

岁晚相逢客里,且一尊、同慰漂零。君休惜,吴音朔调,尽与吹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令人陶醉的箫声演奏,以及由此引发的回忆与感慨。

上片用生动的比喻描写箫声的美妙。开头"琪树锵鸣"三句,把箫声比作仙树上玉器的碰撞声、春天冰面碎裂的清脆声、珍珠落在玉盘上的叮咚声,这些声音时断时续,充满韵律感。接着写箫声渐渐化作一缕清风,飘向高空,让人联想到歌女打着红牙拍板、在银屏前记谱的场景。最后说这样的音乐已经足够美妙,不需要再听那些著名的古曲了。

下片转入回忆和抒情。诗人想起过去在西湖边与友人饮酒赏乐的时光,那时常常伴着花月歌舞。如今岁末相逢在外地,只能用一杯酒来安慰漂泊的心情。最后对演奏者说:你不要吝啬自己的技艺,不管是江南小调还是北方曲调,都尽情吹奏出来吧。

全词通过音乐引发联想,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又由音乐触动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人生漂泊中偶遇知音、借酒消愁的复杂情感。语言优美形象,让读者仿佛亲耳听到了那动人的箫声,感受到诗人既愉悦又略带伤感的心境。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