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是谁工、霓裳旧谱,一声声断还续。
飘零淮海头将白,赖有随身竿木。
花簌簌。
叹老矣龟年、红豆伤心曲。
两三闲屋。
正白纻全翻,青衫对坐,石铫茗初熟。
江南忆,我亦挂帆六幅。
扁舟来剪波绿。
平生结习惟耽此,听遍哀丝豪竹。
春去速。
算檀板、登场曾记唐衢哭。
昆刀切玉。
觉删尽柔声,唱成绝调,高响遏云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摸鱼儿》以音乐为线索,抒发了人生漂泊的感慨和对艺术境界的追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音乐里的身世飘零 开篇用唐玄宗《霓裳羽衣曲》的典故,写音乐声断断续续,就像人生起起落落。作者自比唐代乐师李龟年(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的宫廷音乐家),在淮海地区漂泊到头发将白,只有随身乐器作伴。"红豆曲"暗指思念,两三间简陋屋子里的音乐聚会,青衫(指文人)对坐煮茶的场景,透露出落魄文人的清雅坚持。

二、江南记忆中的艺术执着 下半阕转入回忆,用"六幅帆"的扁舟形象写自己曾为音乐走遍江南。"哀丝豪竹"指动人的管弦乐,说这是自己一生的癖好。这里用唐衢(唐代著名琴师)的典故,暗示自己也曾像他那样为艺术倾注全部情感。

三、艺术境界的升华 最后用"昆刀切玉"比喻音乐创作,说要删去柔媚之声,创造高亢入云的绝唱。这个结尾突然拔高,把个人感伤转化为对艺术至高境界的追求,就像现代歌手突破舒适区,追求震撼人心的表演效果。

全词妙在将音乐体验、人生际遇和艺术追求完全打碎融合。就像现在有人听着老歌回忆青春,在生活的挫折中通过艺术找到寄托,最终超越个人悲欢,追求更纯粹的精神境界。古今艺术家的心灵在这种追求中是相通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