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人

住山因以福为庭,便向山中隐姓名。阆苑驾将雕羽去,
洞天赢得绿毛生。日边肠胃餐霞火,月里肌肤饮露英。
顾我从来断浮浊,拟驱鸡犬上三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道士形象,展现了他远离尘世、追求仙道的生活状态。

首联"住山因以福为庭,便向山中隐姓名"直接点明主题:道士把深山当作福地安居,并在此隐姓埋名。这里用"福为庭"的比喻,把山林比作带来福气的家园,暗示隐居生活的美好。

颔联"阆苑驾将雕羽去,洞天赢得绿毛生"用神话意象描写道士的神异:他能驾着神鸟往来仙境(阆苑是传说中西王母的居所),在洞天福地修炼得道("绿毛"可能指修炼后返老还童的样貌)。

颈联"日边肠胃餐霞火,月里肌肤饮露英"继续用夸张手法表现道士的修行:他餐霞饮露,以日月精华滋养身体。这里的"霞火"和"露英"都是道家修炼时吸收的天地灵气。

尾联"顾我从来断浮浊,拟驱鸡犬上三清"是诗人的自述:看破红尘浊世后,诗人也想像道士那样,带着家眷("鸡犬"借指家人)飞升仙界("三清"是道教最高仙境)。这里用"鸡犬升天"的典故,表达了超脱凡俗的愿望。

全诗通过丰富的道教意象和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清净无为生活的向往。诗中"餐霞饮露"等描写虽显夸张,却生动展现了古人想象中的修道生活,充满浪漫色彩。

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