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历史变迁的感慨。
前两句写景:诗人登上杭州凤凰山上的演武台(古代练武场地),站在排列如衙役的怪石群中,感受着大风吹来。这里的"排衙石"是西湖边天然形成的奇石景观,像列队的衙役,诗人用这个生动的比喻让画面活了起来。
后两句抒情:用两个历史人物作对比——五代时统治杭州的钱镠(钱王)骁勇善战,而南宋偏安杭州的宋高宗(康王)软弱无能。诗人感叹:同样的杭州山水,却孕育出截然不同的统治者。这里暗含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
全诗妙在: 1. 用"大风"暗喻历史风云变幻 2. 通过"高台"这个制高点,象征历史视野 3. 用石头和风的动静对比,暗示历史无常 4. 最后两句像画龙点睛,点出主题:环境相同,人的作为可以天差地别
就像我们今天说"同一条街上,有人开公司有人摆地摊",诗人用山水不变反衬人事变迁,提醒人们:同样的条件下,不同选择会造就不同人生。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