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孛罗墓歌
生为元王死元鬼,生居滇国死滇水。
水中朽骨尚可收,水底忠魂呼不起。
苴兰锁钥白石江,明军飞渡元军降。
彩云不撑天半壁,赤心幸有血一腔。
南望燕京故宫火,天子可奔臣不可。
近华浦外神马嘶,龙宫老龙持赠我。
水向西流人向北,全家殉王王殉国。
克用终奉李唐封,屈平愿依彭咸则。
恨王杀婿忘唇齿,惜王开樽宴明使。
往不可谏来可追,不重其生重其死。
君不见,西山铁立声声悲,女死节奇父亦奇。
进耳山上藓碑绿,长留正气满滇池。
滇池万顷山百丈,有身须寻净土葬。
五老高峰遥相向,请看峰下薛尔望。
水中朽骨尚可收,水底忠魂呼不起。
苴兰锁钥白石江,明军飞渡元军降。
彩云不撑天半壁,赤心幸有血一腔。
南望燕京故宫火,天子可奔臣不可。
近华浦外神马嘶,龙宫老龙持赠我。
水向西流人向北,全家殉王王殉国。
克用终奉李唐封,屈平愿依彭咸则。
恨王杀婿忘唇齿,惜王开樽宴明使。
往不可谏来可追,不重其生重其死。
君不见,西山铁立声声悲,女死节奇父亦奇。
进耳山上藓碑绿,长留正气满滇池。
滇池万顷山百丈,有身须寻净土葬。
五老高峰遥相向,请看峰下薛尔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梁王孛罗墓歌》用悲壮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元朝将领全家殉国的故事,核心是"忠诚"与"气节"。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生死忠魂(前四句) 用对比手法写梁王生前是云南王,死后化作云南水鬼。尸体能打捞,但忠魂永不灭,突出"忠魂不灭"的精神。
2. 兵败殉国(中间十二句) 用具体场景描写元军战败:明军渡过白石江,元军投降,但梁王仍怀赤胆忠心。即使皇帝都逃跑了,作为臣子也绝不逃跑。用"神马嘶鸣""老龙赠宝"的神话元素,烘托悲壮氛围。最后全家随梁王殉国,就像唐朝李克用效忠李唐、屈原投江明志。
3. 历史评价(接下来四句) 既惋惜梁王政治失误(杀女婿破坏联盟、宴请明使大意),更敬佩他视死如归的气节。用"往不可谏来可追"说错误无法挽回,但精神值得学习。
4. 精神长存(最后八句) 用滇池美景(西山、进耳山、五老峰)作背景,说梁王虽死,但正气长存。特别提到他女儿也殉节,父女都堪称奇节。最后以薛尔望(明末殉节者)作结,暗示这种气节代代相传。
全诗魅力在于: - 用"彩云""赤血""铁立(松树)悲鸣"等鲜亮意象,让悲壮故事充满画面感 - 通过"神马""老龙"等传说元素,把历史事件升华成神话 - 最后将个人悲剧融入滇池山水,使"正气"有了具体的承载 - 语言铿锵有力,像"女死节奇父亦奇"这种短句,读来掷地有声
普通人读这首诗,最该记住的是:人都会犯错,但面对错误时的选择(如梁王选择殉国而非逃跑),才真正决定一个人的价值。作者没有盲目歌颂,而是既写过失更写气节,这种辩证态度让诗歌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