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正德大豫舞歌二首 其一 正德舞歌

曰皇上天,玄鉴惟光。神器周回,五德代章。祚命于晋,世有哲王。

弘济区夏,陶甄万方。大明垂耀,旁烛无疆。蚩蚩庶类,风德永康。

皇道惟清,礼乐斯经。金石在县,万舞在庭。象容表庆,协律被声。

轶武超沪,取节六英。同进退让,化渐无形。大和宣洽,通于幽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西晋时期的宫廷乐舞歌词,主要用来歌颂晋朝君王的德行和太平盛世。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前八句)像一幅"天命所归"的画卷: 用"明亮的天空如同镜子"比喻上天眷顾,说晋朝顺应五行更替的规律获得政权。称赞当代晋王是明君,像陶匠塑造陶器般治理天下,他的仁德如阳光普照大地,让百姓安居乐业。这里用"陶甄万方"的比喻特别生动,把治国比作匠人精心制作陶器。

第二段(中间八句)描绘歌舞升平的朝堂景象: 朝堂上悬挂着编钟石磬等乐器,各种舞蹈轮番上演。舞者戴着象征吉祥的面具,动作合乎音乐节奏。提到"六英"这种古乐和"轶武超沪"的舞蹈动作,说明当时宫廷艺术十分讲究。就像现代人开国宴时既有传统戏曲又有新节目标,展现文化繁荣。

第三段(最后四句)升华到治国理念: 说君臣进退有礼、互相谦让的美德已经深入人心,社会和谐得如同自然规律运行。最后"通于幽冥"这句很有意思,说这种和谐连幽冥世界的鬼神都能感受到,相当于我们现在说"感动天地"的夸张说法。

全诗用大量比喻和场景描写,把枯燥的政治歌颂写得像一场视听盛宴。既展现了晋朝宫廷艺术的华丽场面,又暗含"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像一部用诗句拍摄的帝王治国宣传片。

张华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张华雅爱书籍,精通目录学,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