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绝句·其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译文及注释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fèn)着花迟。
一树梅花长在背阴的山谷,加上枝条伸向北方,阳光终年罕至,所以每年开花总是比较迟。
幽谷:深幽的山谷。北枝:北向不朝阳的树枝。自分:自己料定。著花:开花。

高标逸(yì)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气节、优美的风度?要知道,当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盖、最为严酷的寒冬时节啊!
高标逸韵:高尚的气格,俊逸的风韵。标,标格,风度、气概之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树梅花长在背阴的山谷,加上枝条伸向北方,阳光终年罕至,所以每年开花总是比较迟。
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气节、优美的风度?要知道,当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盖、最为严酷的寒冬时节啊!

注释
幽谷:深幽的山谷。北枝:北向不朝阳的树枝。
自分(fèn):自己料定。著花:开花。
高标逸韵:高尚的气格,俊逸的风韵。标,标格,风度、气概之意。

创作背景

嘉泰二年(1202)一月,陆游退居故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七十八岁。作者已被罢官归园田居十二年陆游爱花,特别喜爱梅花。此时北宋灭国,陆游处于政治势力的边缘,资历不高,又力主北伐,长时间得不到当权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确实仍有期待。当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发。

赏析

这实际是一首标准的况物自比的咏梅诗。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武双全,年轻时意气风发,曾有一首词自赞:“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北宋灭国,是陆游一生中永远的痛,他一怀忠贞,念念不忘北伐,但一直得不到南宋小朝廷的重用,直至死去,中国人都熟悉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的诗句,这首诗所表达的情绪也是相通的,反应的是在诗人特有的政治处境下,心念复国,若有所待,非常幽微,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

从诗比较明朗的格调上看,这应是陆游中年时期的作品,当时的政治空气应该是,偏安势力牢牢控制政局,北伐派的处境至为严酷。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说的是诗人自忖处于政治势力的边缘,资历不高,又力主北伐,长时间得不到当权派的重用是自然的事。

但是,他的心中确实仍有期待。年复一年的等待并没让他感觉到绝望,“自分”二字准确地传达出了他的这种心态。

要知道,在当时的氛围中,能保持这样比较舒解,比较积极的心态并不容易!

就像这眼前大雪覆盖,依然含苞待放的梅花一样——你可能理解到,那雪中咏诗之人的高标逸韵?……

浓烈的诗情画意,夹杂着无法言说的身世之感,虚实相照,浑然一体,烘托出一种清逸深幽的特殊美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惯有风格,也是我们的祖先奉献给世界文学宝库的一份独到财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生长在幽深山谷、背阴北坡的梅花。诗人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展现了这株梅花与众不同的品格。

第一句"幽谷那堪更北枝"就像在说:这梅花已经长在偏僻的山谷里了,偏偏还在最背阴的北坡。这里用"更"字强调生存环境的恶劣,为后面做铺垫。

第二句"年年自分着花迟"是梅花的心声:每年我都知道会比别的花开得晚。这里的"自分"用得特别妙,说明梅花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却坦然接受。

后两句是整首诗的精华。诗人用"高标逸韵"这个比喻,把梅花比作一个品格高尚、风度翩翩的君子。最精彩的是最后一句,点明梅花最美的时刻恰恰是在冰天雪地之时。就像在说:真正的强者,越是艰难的环境越能展现非凡的气质。

整首诗通过描写恶劣环境中迟开的梅花,赞美了不畏艰难、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尚品格的精神。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既生动又含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