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舟中遇书筠园李仲青郭澄泉缆不能维一语别去因寄是诗并感怀贻谋弟(弟墓近南岸。)

夕照台前烟树合,契丹城下水云开。
却逢李郭同舟渡,可遇山王隔竹回。
十里平皋明晚镜,两堤青霭入残杯。
笔床茶灶依然在,不见天随放鸭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潞河乘船时偶遇友人却无法停留交谈的遗憾,同时触景生情怀念已故的弟弟。全诗通过七个画面层层递进:

1. 夕阳与城池:开篇用"夕照台前烟树合"展现黄昏时树木朦胧的静谧感,契丹古城下"水云开"的壮阔景象形成时空交错的画面。

2. 偶遇与错过:用"李郭同舟"的典故(东汉名士李膺与郭泰同舟的佳话)比喻偶遇知己,却只能像"山王隔竹"(竹林七贤中山涛、王戎的典故)般匆匆别过,道出文人相聚的珍贵与离别的无奈。

3. 河岸风光:十里平缓的河岸倒映如镜,两岸青雾缭绕仿佛浸入酒杯,将自然景物与饮酒场景巧妙融合,体现借酒消愁的心境。

4. 睹物思人:最后笔架茶具仍在,却再也见不到像陆龟蒙(号天随子)那样放鸭归来的弟弟,通过日常物件与典故的对比,把对亡弟的思念推向高潮。

全诗亮点在于将历史典故(李郭同舟/山王隔竹/天随子)自然融入现实场景,用"烟树合""青霭入杯"等动态描写让景物充满情感,通过"笔床茶灶"与"放鸭"的日常细节,让深沉悼念之情显得格外真实动人。

敦诚

(1734—1791)清宗室,字敬亭,号松堂。阿济格后裔。敦敏弟。曹雪芹知友,所著《四松堂集》为研究曹雪芹生平重要资料。另有《鹪鹩庵笔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