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北州老翁答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自言老翁有三子,
两人已向黄沙死。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尽将田宅借邻伍,
且复伶俜去乡土。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臣,强兵直欲静胡尘。安边自合有长策,
何必流离中国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砍柴老头的悲惨故事,用老头自述的口吻道出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

开头说老头背着柴火去北方,回头望着家乡的方向心里发愁。他原本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已经战死沙场。现在小儿子刚长大成人,结果听说明年又要征兵。老头心里明白,这次分别后儿子凶多吉少,还不如全家死在一起。

为了活命,老头把田地房产都抵押给邻居,准备带着儿子逃难去他乡。他感叹:人活着都希望多子多孙,谁知道孩子多了反而更遭罪。最后几句是诗人的议论:听说皇帝现在重用武将,想用武力平定边疆。但安定边疆应该有更好的办法,何必让老百姓流离失所呢?

这首诗的震撼力在于: 1. 用具体的人物故事反映战争创伤,比空喊口号更有说服力 2. "不如全家死一起"这种极端想法,凸显百姓的绝望 3. 最后点出关键矛盾:国家强兵政策与百姓生存权的冲突 4. 语言特别朴实,就像听邻居老头拉家常,但字字扎心

这种写实手法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让我们看到任何时代的战争,最苦的永远是普通老百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