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门沙门

俗茧厌缠丝,因由抽善縠。
长披忍辱铠,去此纤罗服。
愿引三涂众,俱令十使伏。
珠月犹沈首,金錍未挑目(君○同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决心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解脱的心路历程,语言质朴却充满力量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挣脱茧壳的修行者 开篇用"蚕茧缠丝"比喻世俗生活的束缚,"抽丝"的动作生动展现了修行者主动挣脱欲望的决心。后两句用"忍辱铠"替代"纤罗服",就像战士换上铠甲般,表明要用坚韧意志代替华美衣物,形象地表现了精神层面的转变。

2. 普度众生的宏愿 "三涂众"指深陷苦难的人们,"十使"代表各种烦恼。修行者不仅自己解脱,更发愿要帮助众生战胜烦恼,这种超越自我的慈悲心让诗歌境界骤然提升。

3. 修行路上的警醒 结尾的"珠月沉首""金錍未挑目"最富画面感:明月低垂似要触碰头顶,但修行者仍保持警觉(金錍是古代眼科工具,这里比喻尚未彻底觉悟)。这两个意象巧妙传达了修行既要有紧迫感,又需保持清醒的辩证关系。

全诗用"抽丝-披甲-引路-警醒"四个动态场景,勾勒出一条清晰的修行轨迹。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已上路但未抵达"的真实状态——既有破茧而出的勇气,又坦诚修行未完的谦卑,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追求精神成长的共鸣。

庾肩吾

庾肩吾(487-551),字子慎,一作慎之。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摛诸人号称“高斋学士”。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封武康县侯。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胡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