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壬申暮春客美京呈国内诸师友
裨海韶光短。
待寒消、一春将尽,万花初绚。
蓦地连天风雨急,红紫凄然凋散。
又惹起、羁愁缱绻。
华发飘萧栖异域,听啼鹃、也似侏离唤。
无可语,泪空泫。
金乌飞绕坤舆转。
甚尘寰、东朝西暮,晦明更换。
欹枕重洋容易渡,争奈不同宵旦。
归梦里、应难遇见。
熙攘名都谁识我,算唯有、明月清辉灿。
圆与缺,总相伴。
待寒消、一春将尽,万花初绚。
蓦地连天风雨急,红紫凄然凋散。
又惹起、羁愁缱绻。
华发飘萧栖异域,听啼鹃、也似侏离唤。
无可语,泪空泫。
金乌飞绕坤舆转。
甚尘寰、东朝西暮,晦明更换。
欹枕重洋容易渡,争奈不同宵旦。
归梦里、应难遇见。
熙攘名都谁识我,算唯有、明月清辉灿。
圆与缺,总相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美国首都("美京"指华盛顿)暮春时节思念祖国的深情。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画面感极强的思乡场景 上阕用春天突然遭遇风雨比喻人生际遇。明明已经到了百花盛开的季节("万花初绚"),却突然遭遇狂风骤雨,花朵凋零。这就像作者自己,头发都白了("华发飘萧")却漂泊在异国他乡,连听到杜鹃啼叫都觉得像在说外语("侏离"指难懂的外语),孤独得只能对月流泪。
二、时空错位的孤独感 下阕用地球自转("金乌飞绕坤舆转")的科普知识,写出现代人特有的乡愁:虽然飞机能轻易跨越大洋("欹枕重洋容易渡"),但时差让作者和故乡昼夜颠倒。最心酸的是,梦里想见亲人却因为时差"应难遇见",连做梦都受到地理距离的阻隔。
三、明月意象的双重含义 结尾的明月既是实写异国夜景,又是传统文化意象。在繁华的华盛顿("熙攘名都"),只有月亮认得这个中国人。最后两句"圆与缺,总相伴"最妙:既写月亮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又暗示人生有聚有散,而月亮永远是中国游子最忠实的伙伴。
全词巧妙融合现代科学认知(地球自转、时差)与传统诗词意象(杜鹃、明月),把当代海外华人的乡愁写得既新颖又深沉。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科技缩短了距离却缩短不了思念"的现代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