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 玉蜀黍
迟上红粱,晚登芦粟,风酿穗珠初绽。
正稻塍云缦。
渐烘出、绮骨琼玑成串。
早秋深暑里,霜浆迸、半攒泪眼。
吴绡偷解,短鬓未剪,柔肌香涣。
难绾。
算老去青丝,梦觉当年累丱。
小约银锥,平铺贝玉,文身疑幻。
谁共昏露晓月,豆陌东畦苋。
闺中纤手采,娟瘦环肥费拣。
正稻塍云缦。
渐烘出、绮骨琼玑成串。
早秋深暑里,霜浆迸、半攒泪眼。
吴绡偷解,短鬓未剪,柔肌香涣。
难绾。
算老去青丝,梦觉当年累丱。
小约银锥,平铺贝玉,文身疑幻。
谁共昏露晓月,豆陌东畦苋。
闺中纤手采,娟瘦环肥费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玉米从生长到收获的唯美画面,同时暗含人生感悟。
上阕像一组慢镜头: 开头用"红粱""芦粟"等雅称写玉米秆慢慢成熟,风中的玉米穗像珍珠般初绽。稻田如云霞铺展,阳光将玉米粒烘烤成晶莹的玉串。"霜浆迸"描写剥开玉米时汁液飞溅,像含泪的眼睛般动人。农家姑娘解开纱衣(暗指剥玉米叶),发丝散落,玉米粒像柔嫩的肌肤散发清香。
下阕转入人生思考: "难绾"转折说青春如玉米须难以挽留,回忆童年扎着小辫(累丱)剥玉米的时光。将玉米比作"银锥""贝玉",写其珍贵。结尾回到现实:无论晨昏都在田间劳作,姑娘们精心挑选玉米,就像选美般认真(环肥燕瘦的典故)。
全词妙在: 1. 通感手法:用"泪眼""柔肌"让玉米有了人的情感 2. 双线结构:明写玉米生长,暗喻青春易逝 3. 生活美学:把农事劳动写得如闺阁雅事,剥玉米像美人解罗衣
本质上是通过玉米的生命周期,表达对质朴生活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怅惘。把寻常农作物写出珠宝般的贵气,是古人"化俗为雅"的典型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