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春天将尽时,诗人对逝去春光的惋惜和遗憾。
开头"芳草"二字点明春天景象,但紧接着"恨春老"三字立刻转折,带出全词的感情基调——对春天流逝的无奈。诗人自嘲"来不早",暗示自己错过了最佳赏春时机。
"落花风起"描绘暮春典型画面,风吹落花,红色花瓣纷纷飘落。"记得一枝春小"是点睛之笔,诗人特别记得早春时那枝初绽的小花,与眼前凋零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结出青果的树木,内心充满惆怅。这种"绿阴青子"本该是喜悦的收获,却让诗人感到"空相恼",因为他真正怀念的是逝去的春光。结尾"此恨平生怀抱"将一时之憾升华为人生永恒的遗憾,道出了人类共通的时光易逝之叹。
全词用简练的语言,通过春天不同阶段的对比,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永恒感慨。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我来晚了"的遗憾,以及"记得当初"的珍贵回忆,这些情感放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毛滂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