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高贵琦尝作问薝卜诗予为代答

南薰播荡来舜琴,江村处处皆绿阴。
开花却喜值脩景,托根况得依中林。
孤标挺挺同乔木,密叶幽丛蔼烟绿。
嫩蕊新装浅淡金,清肌莹贴温柔玉。
当知异品来仙府,凡草那能此清楚。
半开临砌复临池,乱吐宜晴更宜雨。
长嗟时菊太鲜妍,却笑疏梅颇寒苦。
兰蕙虽云抱国香,中含哀怨成千古。
丰姿炯然冰雪如,丽非妖艳清非癯。
莫言此色世间有,正恐异香天下无。
昔年梵宇聊相寄,却嫌云月多僧气。
黄金布地非所荣,幸有白莲同臭味。
朅来移植向书寮,灌溉栽培暮复朝。
芳心一点亦倾日,祗缘颜色不似茙葵娇。
从今永结林泉趣,尚赖骚人屡相顾。
岂无周子爱莲心,正乏逋仙咏梅句。
名园嘉草多艳红,繁华嗜好人皆同。
歌扇才抛海棠月,舞衫又捲蔷薇风。
兹晨清赏元非偶,作诗遗问情何厚。
吟边酒畔得从容,一种幽情为君剖。
不愿移栽向月宫,瑶室遍开丹桂丛。
不愿扬州比奇植,琼花亦是倾城色。
安得相携水仙共踏明月波,浮世尘氛奈尔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花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疏离感。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清非癯")用大量比喻描写薝卜花(栀子花)的独特之美:它像舜帝琴声般清雅,绿叶如烟,花色似金镶玉,既有乔木的挺拔,又有幽兰的雅致。诗人强调这不是凡俗花草,而是来自仙府的珍品,晴雨皆宜,比菊花更持久,比梅花更温暖,比兰蕙更纯粹。

第二部分("莫言此色"到"同臭味")通过对比突显薝卜花的超凡脱俗:它曾被种在寺庙,却嫌佛门太过清冷;虽在佛家"黄金布地"的圣地也不以为荣,只愿与同样高洁的白莲为伴。这里暗含对宗教形式主义的疏离。

第三部分("朅来移植"到"咏梅句")写将花移植书斋后的生活情趣。诗人晨昏照料,欣赏它向阳却不谄媚的品性,渴望像周敦颐爱莲、林逋咏梅那样,与薝卜花建立精神共鸣。

最后部分通过三重"不愿"表明心迹:不慕月宫丹桂的仙气,不羡扬州琼花的艳名,只愿与水仙为伴,共赏明月清波,超脱尘世纷扰。结尾"浮世尘氛奈尔何"的感叹,与开篇"仙府异品"形成呼应,完整呈现了诗人"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世界。

全诗最动人的是诗人对"度"的把握:薝卜花既不清冷如梅,也不艳丽如牡丹,正是这种"丽非妖艳清非癯"的中和之美,最契合中国文人"中庸而不平庸"的审美理想。诗中"幸有白莲同臭味"等句,今天读来仍能引发我们对"精神知己"的共鸣。

朱纯

朱纯(1417—1493),字克粹,号肖斋,自号龟峰识字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博雅有儒行,太守戴琥深敬礼焉,钦授翰林院简讨召修。正统元年官兵科给事中,后刑科给事中。曾与罗颀、张浩等结“鉴湖吟社”,著有《淘铅集》、《驴背集》、《自怡集》、《农余杂言》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