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译文及注释

(jǐn)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锦官城置身于战乱之外,江村里有八九家人家。
锦里:即指成都。成都号称“锦官城”,故曰锦里。烟尘:古人多用作战火的代名词。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圆圆的新荷小叶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嫩绿的小麦已在轻轻地扬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shē)
真想寻一住宅从此终老,耕田劳作远离长安。
从兹:指从此,从现在。赊:远也。国:指长安。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shā)
很惭愧不能像葛洪那般,抛弃一切世俗求仙问药。
勾漏令:指晋葛洪。杜甫自言不能如葛洪一样弃世求仙,所以说懒。其实是一种姑妄言之的戏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锦官城置身于战乱之外,江村里有八九家人家。
圆圆的新荷小叶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嫩绿的小麦已在轻轻地扬花。
真想寻一住宅从此终老,耕田劳作远离长安。
很惭愧不能像葛洪那般,抛弃一切世俗求仙问药。

注释
锦里:即指成都。成都号称“锦官城”,故曰锦里。
烟尘:古人多用作战火的代名词。
从兹:指从此,从现在。
赊:远也。国:指长安。
勾漏令:指晋葛洪。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出丹砂,因求为勾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见《晋书·葛洪传》)。杜甫自言不能如葛洪一样弃世求仙,所以说懒。其实是一种姑妄言之的戏词。

简析

这是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当时,天下大乱,而“锦里”(即锦官城成都)不在乱中,故说“烟尘外”。“江村八九家”,是作者身之所在,是个寥落的江村。颔联“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写景,眼前的圆荷小叶,细麦轻花是在居处周围所见,为下文作铺垫。后面四句,表现为国设想渐远渐荒唐,也渐使人明白:那不过是一种极其无奈的自嘲。杜甫不会真下决心“为农”而“从兹老”,更不会下决心追随葛洪故事去学炼丹砂。这是愤世之言,不可坐实。从“去国赊”可见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

此诗是杜甫生活史上一个转变的标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首联"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直接点明地点:在繁华都市(锦里)之外的江边小村,只有零星几户人家。这里的"烟尘"暗指世俗的纷扰,而"八九家"则突出了乡村的幽静。

颔联"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美景:圆圆的荷叶托着小巧的叶片,细嫩的麦穗上飘落着轻盈的花瓣。这两句不仅画面清新,还通过"浮"和"落"两个动词让景物活了起来。

颈联"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表达了诗人的决心:要在这里安家终老,做个农夫远离朝廷("去国"指离开都城)。"赊"字用得巧妙,既表示距离遥远,又暗示这种生活来之不易。

尾联"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借用典故:诗人说自己比不上古代炼丹求仙的葛洪(曾任勾漏县令),不能像他那样追求长生不老。这其实是反话,表明诗人更满足于务农的平淡生活。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通过对乡村景物的白描,展现了诗人渴望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心境。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感,以及不慕荣利的豁达态度。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依然能引起共鸣。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