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斗南
斗南一人大星坠,内讧外寇乃驯致。帐中自呼星斗南,骑箕天上回戎骖。
平生未快屠鲸手,力挟丰隆海西走。岛夷千载未祠神,遂震威灵荐圭卣。
中奉历朝天可汗,惟一个臣在庑右。写金教识麟凤姿,覆杯肯飨蒲萄酒。
汉民掠买岁几千,惟神护持抚摩久。岂无虐死为鬼雄,会当搏噬奋功狗。
吁嗟乎!男儿生不遑请缨,死将叫阍与帝争。不共戴天宁反兵,秽人何物来要盟。
众仙排云孰可使,须骏马监傅介子。龟兹就戮匈奴臣,笑斩楼兰目壮士。
灵旗既下犁鞬城,视我将星东北指。朮赤遗封生虎狼,包藏祸心越疆理。
神力驱除冰海头,铜柱拓边还万里。异姓藩开奇渥温,世捍牧圉承皇恩。
声教四讫弥海垠,一洗诸派婆罗门。神兮归来配烝礿,丹青自有凌烟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星斗南》是一首充满英雄气概和家国情怀的诗,用现代语言来解读,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英雄陨落与时代动荡 诗的开篇用"大星坠"象征一位重要人物的离世(可能是民族英雄或将领),随后提到内忧外患("内讧外寇")导致国家陷入混乱。这位英雄临终前仍心系南方("帐中自呼星斗南"),死后灵魂化作星辰继续守护疆土,就像古代传说中驾着箕星归天的忠臣。
2. 未竟的壮志与海上威名 诗人感叹英雄生前没能实现"屠鲸"(比喻击败强敌)的抱负,但他生前的威名已震慑海外。诗中提到"岛夷"(海外异族)千年未祭祀神灵,却因他的威仪而献上祭品,暗示他生前让外族臣服的功绩。
3. 民族苦难与复仇怒火 诗中揭露了汉族百姓被外族掳掠贩卖的惨状("汉民掠买岁几千"),并借神灵之名发出怒吼:即使死后化为鬼雄,也要像猎犬撕咬猎物一样复仇。这里用"不共戴天"强调仇恨之深,甚至死后也要向天帝申诉冤屈。
4. 呼唤新的英雄 诗人以历史名将傅介子(汉代斩杀楼兰王的勇士)为榜样,呼唤当代出现能驱逐外敌、开拓疆土的英雄。"灵旗既下犁鞬城"等句描绘了理想中远征胜利的场景,甚至提到要震慑"朮赤遗封"(蒙古后裔的威胁),展现恢弘的边疆想象。
5. 文化自信与精神传承 结尾将英雄比作凌烟阁(唐代表彰功臣的地方)中的画像,强调其精神永存。最后"一洗诸派婆罗门"等句,表达了用中华文明涤荡外族文化的豪情。
核心魅力 - 悲壮美:英雄虽死,精神不灭,星辰、鬼雄等意象让全诗充满震撼力。 - 画面感:从"骑箕天上"的奇幻到"笑斩楼兰"的飒爽,场景如电影镜头般生动。 - 现实映射:诗中"掠买汉民""异族威胁"等描写,可能暗指作者所处时代的边疆危机。
这首诗用神话般的语言,把个人命运、民族仇恨和文化自信熔于一炉,既有"男儿当战死沙场"的豪迈,也有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是一曲热血与悲怆交织的英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