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春
红日迟迟,虚郎转影,槐阴迤逦西斜。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蝶尚不知春去,谩绕幽砌寻花。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
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今日笙歌业里,特地咨嗟。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今日笙歌业里,特地咨嗟。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夏日傍晚的景色,同时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漂泊的感慨。
上片写景: 开头用"红日迟迟"点明时间已近黄昏,阳光在庭院里慢慢移动,槐树的影子渐渐向西倾斜。诗人感叹自己即使有再好的文笔,也难以描绘眼前晚霞的美景。蝴蝶还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还在花丛中寻找花朵,但一阵狂风吹过,仅剩的花朵也被吹散——这里用蝴蝶的无知反衬出季节变迁的无情。
下片抒情: 诗人突然意识到青春的无价,感叹自己在官场漂泊中不知不觉就老了。现在虽然身处热闹的酒宴,却忍不住叹息。酒席上泪水打湿了衣衫,不仅是因为听到琵琶声而感伤,更是为所有逝去的时光而伤感。最后发出感慨:人生为什么总是容易老去?那些数不清的离愁别绪,都消散在遥远的天边了。
全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蝴蝶寻花这个生动细节,巧妙写出时光流逝的无奈 2. "青鬓无价"四个字道尽青春易逝的痛惜 3. 从热闹的酒宴中感到孤独,这种反差特别能引起共鸣 4. 最后把离愁比作飘散在天涯的东西,让无形的愁绪变得可见可感
这首词告诉我们:再美好的景色都会消失,再热闹的聚会终将散场,最珍贵的是当下拥有的时光。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到今天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