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短诗用简洁的典故组合,勾勒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形成巧妙对比。
前两句"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用了两个历史典故: - "三刀梦"讲的是西晋王濬梦见三把刀悬在梁上,后来果然升任益州刺史,象征官运亨通; - "一箭取辽城"说的是唐代薛仁贵一箭射穿辽城敌将的故事,展现武将的赫赫战功。
后两句突然转折,用"伊陟""韦贤"两位历史名人作反衬: - 伊陟是商朝贤相,但他的祖先并不出名; - 韦贤是汉代大儒,可他的子孙却未能延续荣光。
诗人通过这组对比告诉我们:有人靠机遇平步青云(如王濬),有人凭实力建功立业(如薛仁贵),但更多人的才华可能永远不被看见(如伊陟的祖先),家族的荣耀也难以长久维持(如韦贤的子孙)。短短20字,既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命运起伏,又暗含对现实社会机遇不平等的思考,耐人寻味。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