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诗

细柳生堂北,长风发雁门。
秋霜常振叶,春露讵濡根。
朝作离蝉宇,暮成宿鸟园。
不为君所爱,摧折当何言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柳树为线索,通过四季变化和昼夜更替,讲述了一个关于不被赏识的生命故事。

开头两句描绘柳树生长的环境:纤细的柳树生长在堂屋北面,来自雁门关的强风不断吹拂。这里用"细柳"暗示生命的脆弱,而"长风"则象征严酷的环境。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秋天寒霜让柳叶不断颤抖(暗示生存艰难),而春天的露水却从不会滋润树根(暗示得不到滋养)。白天这里是蝉鸣的场所("离蝉宇"),晚上又变成鸟儿栖息的乐园("宿鸟园")。通过昼夜交替的景象,展现柳树始终是他人生命中的过客。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正因为不被主人喜爱,柳树遭受摧折时又能说什么呢?这里用柳树比喻怀才不遇的人,道出古代文人常见的人生困境——才能不被赏识时的无奈与心酸。

全诗妙在用柳树的一生,道出了人才被埋没的普遍现象。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道出人生真谛,这正是古典诗歌以小见大的魅力所在。

吴均

吴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