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六月挽曾中翰君静二首 其一 (乙丑)

昔我未识君,谓君贵介士。
顾念烟萝人,所好或非是。
晋接杯酒间,乃知同调耳。
大篇捆载来,琳琅诗满纸。
猥云加斧斤,予则岂敢尔。
题诗卷之端,畅谈诗中旨。
觞咏既往还,情好两不訾。
方谓翰墨缘,此乐终无涘。
岂意故人身,去似东流水。
叹息隔平生,悲歌安能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某人写的关于挽曾中翰君静的诗,诗中充满了对君静的怀念和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1. 开头两句:“昔我未识君,谓君贵介士。”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未曾认识君静之前,误以为他是一个尊贵的人物。这种误解可能是因为君静的身份和地位在当时社会较高。

2. “顾念烟萝人,所好或非是。”这里诗人提到“烟萝人”,可能是指隐逸之士或者某种特定的人群。诗人意识到自己对君静的初步印象可能并不准确,因为君静的兴趣和喜好可能与他想象中的不同。

3. “晋接杯酒间,乃知同调耳。”诗人与君静接触后,通过一起饮酒交流,发现与君静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这是一种对君静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4. “大篇捆载来,琳琅诗满纸。”这里诗人描述了君静带来大量的诗作,这些诗歌如琳琅满目的珍宝一样,让人惊叹不已。

5. “猥云加斧斤,予则岂敢尔。”诗人表示自己对君静的诗作非常敬佩,甚至不敢轻易评价或修改。这是对君静诗才的赞美。

6. “题诗卷之端,畅谈诗中旨。”诗人和君静在诗卷上题诗,并深入讨论诗歌的意旨和内涵。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碰撞。

7. “觞咏既往还,情好两不訾。”诗人和君静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欣赏彼此的诗歌和才华,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8. “方谓翰墨缘,此乐终无涘。”诗人认为与君静的缘分是因为翰墨(笔墨纸砚),这种快乐是无穷无尽的。

9. “岂意故人身,去似东流水。”然而,诗人没想到君静会离世,就像东流水一样离开了人间。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打击和悲痛。

10. 最后两句:“叹息隔平生,悲歌安能已。”诗人对君静的离世感到无比惋惜和悲痛,他们之间的隔阂和差异在生死面前变得微不足道。这种悲伤和惋惜之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君静的敬仰、友谊和怀念之情。从误解到深入了解,再到精神上的交流,最后面对君静的离世,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从误解到敬佩再到悲痛的过程。这首诗充满了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