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事与时违不自由,如烧如刺寸心头。
因为事情的现实与所料想的相违背,就如同一团烈火烧在心头,一根尖刺刺入心尖,难以使人自由。
乌江项籍忍归去,雁塞李陵长系留。
项羽于乌江狠心自刎而去,李凌被逼长留塞外一去难回。
燕国飞霜将破夏,汉宫纨扇岂禁秋。
燕国破国如同六月飞霜,班婕妤就像秋天被藏的扇子一样相离弃。
须知入骨难销处,莫比人间取次愁。
这种入骨销魂的愁恨,人间再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了!
译文
因为事情的现实与所料想的相违背,就如同一团烈火烧在心头,一根尖刺刺入心尖,难以使人自由。
项羽于乌江狠心自刎而去,李凌被逼长留塞外一去难回。
燕国破国如同六月飞霜,班婕妤就像秋天被藏的扇子一样相离弃。
这种入骨销魂的愁恨,人间再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像一根刺扎在心里,挥之不去。诗人用了一系列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把这种"恨"写得既具体又深刻。
前两句直接点题:事情总不如意,心里像被火烧、被针扎一样难受。这种痛苦不是普通的烦恼,而是刻骨铭心的恨。
中间四句用了四个典故: 1. 项羽在乌江边宁可自刎也不肯回江东,因为无颜见家乡父老 2. 李陵被迫留在匈奴那里,有家难回 3. 燕国夏天飞霜的异常天象(比喻反常的遭遇) 4. 班婕妤被抛弃后,就像秋天的扇子一样被闲置
这些典故都在说同一个意思:人生中那些无法挽回的遗憾、被迫接受的现实,都会变成难以消解的恨。
最后两句是结论:这种恨已经深入骨髓,和普通人随便说说的"烦恼"完全不是一回事。诗人要告诉我们,有些痛苦一旦经历,就会永远留在生命里。整首诗把那种无法释怀的怨恨写得特别真实有力,让人读后能真切感受到那种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