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河上修行的老仙人形象,充满神秘色彩和道家思想。
第一句"河上老人坐古槎"直接勾勒画面:一位老人坐在古老的木筏上,随波漂流。"古槎"暗示这不是普通木筏,而是带有仙气的法器。
第二句"合丹只用青莲花"透露老人修炼的秘密。道家炼丹通常用复杂材料,但这位老人只用青莲花就能炼制仙丹,显示他道行高深。青莲花的清新也暗示修行方式的纯净自然。
第三句"至今八十如四十"用年龄反差展现神奇效果。八十岁老人有着四十岁的容貌,说明他的修炼确实有效,获得了长生之术。
最后一句"口道沧溟是我家"最有意境。老人说浩瀚的江海就是他的家,既表现他超脱世俗的逍遥,也暗含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通过简洁的笔触,塑造了一位返璞归真的仙人形象。没有华丽辞藻,却传递出修道者物我两忘的境界。老人用最简单的材料修炼,把天地当作居所,这种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对世俗追求的超越。诗歌的魅力就在于用平凡事物展现不平凡的人生智慧。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