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洪景伯韵 其二

半刺风流雅好贤,幽寻同举蔡经鞭。江梅满树为谁好,官柳著行还自妍。

笔阵如君难索敌,诗锋顾我敢争先。一春剩唤忘忧子,要看长鲸吸百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文人雅士之间的友谊和诗酒唱和的乐趣,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才华的欣赏。

首联"半刺风流雅好贤,幽寻同举蔡经鞭"写的是诗人与友人洪景伯志趣相投,都喜欢结交贤士,一起寻幽访胜。"半刺"指代洪景伯的官职,"蔡经鞭"用典表示他们像古代隐士一样结伴出游。

颔联"江梅满树为谁好,官柳著行还自妍"用江边盛开的梅花和成行的柳树来比喻他们高洁的品格。梅花为谁而开?柳树为何如此美丽?其实是在说他们不慕名利,保持着自己的本真之美。

颈联"笔阵如君难索敌,诗锋顾我敢争先"是诗人对洪景伯才华的赞美,说他的文笔无人能敌,而自己虽然也写诗,但不敢与他争高下。这里既有谦虚,也有对朋友的真心赞赏。

尾联"一春剩唤忘忧子,要看长鲸吸百川"最有趣,说整个春天都在呼唤"忘忧子"(可能指酒或某种解忧之物),想要像长鲸吸水一样痛快畅饮。这里用夸张的比喻,表达了他们想要尽情享受诗酒之乐的豪迈情怀。

整首诗语言生动,用梅花、柳树、长鲸等意象,把文人雅集写得既风雅又不失豪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他与友人高洁的品格和洒脱的人生态度,最后以豪饮作结,更添几分真性情。

曾惇

曾惇,字谹父,南丰(今属江西)人。纡子。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官太府寺丞,十二年知黄州(《能改斋漫录》卷一一),十四年知台州,十八年知镇江府,二十六年知光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一五一、一五八)。曾惇诗,据《能改斋漫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