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欠四章别成十首强抽拙思更续残篇篇既一而意重气已衰而词困愿容衔璧自此投戈仰渎台慈不胜惭惧 其一

潘园谢墅想难如,永日风暄宿雨馀。啼鸟有情疑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瓶颈时的自嘲之作,用生活化的比喻展现了文人创作的艰辛与谦卑。

前两句"潘园谢墅想难如,永日风暄宿雨馀"可以这样理解:作者觉得自己写不出像古代潘岳、谢灵运那样的优美园林诗篇(潘园谢墅代指优秀作品),就像闷热夏日里(永日风暄)雨后潮湿的空气般让人提不起精神。这里用天气比喻创作时的萎靡状态,非常形象。

后两句"啼鸟有情疑劝"虽然不完整,但能看出作者听到鸟鸣都觉得像在催促自己继续写作。这种将自然景物拟人化的写法,生动表现了创作者在才思枯竭时,连外界细微声响都会产生心理压力的状态。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作者坦诚创作困境的态度:像被迫打仗的士兵想缴械投降(投戈),像献玉请罪的人般羞愧(衔璧)。这种把写作比作战斗、把完稿比作投降的比喻,让每个经历过写作瓶颈的人都会心一笑。诗人没有刻意卖弄文采,而是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创作者共通的焦虑,正是这种真实感让诗歌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

李至

(947—1001)宋真定人,字言几。七岁而孤,为内臣李知审养子。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历通判鄂州,擢著作郎、直史馆,累迁右补阙、知制诰。八年,拜参知政事。雍熙初,谏太宗亲征范阳,以目疾求解机政。命兼秘书监,总秘阁藏书。淳化五年,兼判国子监,总领校雠、刊刻七经疏。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主张弃灵州,安抚西夏。后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徙知河南府。与李昉以诗相酬,有《二李唱和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