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 甲子春在里作

负墙双树,爱绿萼吹香,深沉庭院。
信风催暖。
猛枝头点点,艳光照眼。
对此良辰,可奈天寒人远。
有谁见。
每泪溅翠樽,欲酌还懒。
晓起湘帘卷。
怪微雨宵来,胭脂愁泫。
自持并剪,取名花两朵,付凭春雁。
寄与知音,应把客愁消遣。
迟眠惯。
念诗肩、苦吟忘倦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孤独文人在春天里的感伤与思念,字里行间透着细腻的情感和生活气息。

上片从庭院里的双树写起,绿萼花开香气弥漫,春风把枝头的花朵都吹开了,明艳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但面对这样美好的春光,作者却感到孤独——天气还冷,思念的人又远在天边。没人看见他独自对着酒杯落泪,想喝酒又提不起兴致。这里用"艳光照眼"的热闹反衬"天寒人远"的冷清,形成强烈对比。

下片转到清晨场景。作者卷起窗帘,发现昨夜微雨打落了花瓣,像美人哭花的胭脂。他小心翼翼地剪下两朵花,想托春雁捎给远方的知音,希望这花能化解对方的乡愁。最后说自己已经习惯熬夜,总爱推敲诗句到忘记疲倦,活画出一个痴情又痴迷诗词的文人形象。

全词最动人的是把感情寄托在具体事物上:用双树暗示成双成对的渴望,用"泪溅翠樽"表现借酒消愁,用寄花传递思念。特别是"胭脂愁泫"这个细节,把带雨的花瓣比作美人泪痕,既唯美又伤感。最后"苦吟忘倦"四个字,让我们看到古代文人那种对诗词近乎执着的热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