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摄山栖霞寺
仙峰多灵草,近在东北维。
僧绍昔捨宅,总持尝作碑。
高风一缅邈,废宇亦陵迟。
清泉潄白石,霏雾蒙紫芝。
松萝日萧寂,猿鸟自追随。
游人尠或诣,隐者谁与期。
支郎笃清尚,千里孤云飞。
览古玩青简,寻幽穷翠微。
顾予荷戟守,出宿简书违。
凭师访陈迹,賸作摄山诗。
僧绍昔捨宅,总持尝作碑。
高风一缅邈,废宇亦陵迟。
清泉潄白石,霏雾蒙紫芝。
松萝日萧寂,猿鸟自追随。
游人尠或诣,隐者谁与期。
支郎笃清尚,千里孤云飞。
览古玩青简,寻幽穷翠微。
顾予荷戟守,出宿简书违。
凭师访陈迹,賸作摄山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摄山栖霞寺的幽静风光和历史底蕴,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羁绊的无奈。
开头四句介绍栖霞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仙山盛产灵药,寺庙由南齐隐士明僧绍捐宅改建,隋朝书法家智永曾在此题碑。接着用"高风""废宇"等意象,展现寺庙虽已破败但风骨犹存。
中间六句生动描写环境:清泉冲刷白石,紫芝隐现雾中,松萝寂静生长,猿鸟自在嬉戏。这种远离尘嚣的景象,暗示这里适合隐居,但如今已少有访客。
后六句转入抒情:作者羡慕支遁(东晋高僧)这样的隐士能如孤云般自由,自己却因公务在身无法久留。最后两句点明写作缘由:请寺僧介绍古迹,只能匆匆写诗留念。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和景情交融,展现了知识分子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责任的矛盾。语言清新自然,写景如画,历史典故的运用也增添了文化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