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

乍西风萧瑟,芦荻芳洲,晚霞成绮。
不道残秋,有画图如此。
雪舞纤琼,月凝狂絮,更映盈盈水。
又到重阳,故人何处,光阴弹指。
几载漂摇,为谁零落,放鹤亭高,愁心难已。
点检寒英,情枉孤芳徙。
一样征人,一般词客,各一番情思。
且引兰舟,沿溪徐听,采菱歌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唯美画面,同时融入了游子思乡的淡淡愁绪,读来既有画面感又触动人心。

上阕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展开:西风乍起,芦苇摇曳的沙洲披着晚霞,像一匹绚丽的绸缎。明明已是凋零的秋季,却美得如同精心绘制的画卷。接着镜头转向细节——飞舞的芦花像雪白的碎玉,月光下的柳絮狂舞,倒映在粼粼水波中。重阳节将至,突然的转折带出漂泊者的心声:时光飞逝,不知故友如今身在何方?

下阕直抒胸臆:多年漂泊就像风中芦花,站在放鹤亭上望乡,愁绪难消。想学古人采菊寄情,却发现孤芳自赏的菊花也和自己一样漂泊无依。最后笔锋一转,用轻快的采菱歌作结:与其沉溺愁思,不如乘着小船,沿着溪流慢慢聆听那充满生活气息的民歌。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反而让乡愁更显绵长。

全词最妙处在于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况味完美融合。飘飞的芦花、狂舞的柳絮,既是实景又是游子的化身;采菱歌声的突然插入,就像生活中不期而遇的小确幸,给沉重的乡愁带来一丝轻盈。这种哀而不伤、惆怅中带着豁达的情感表达,正是古典诗词最动人的特质。

庄棫

庄棫(1830——1878 ),字中白,一字利叔,清代词人,学者,号东庄,又号蒿庵。丹徒人,生于道光十年(1830)。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卒。享年四十九岁。著有《蒿庵遗稿》,词甲、乙稿及补遗附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