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香 灯夕立春

春到何迟,辛盘未试,人日数来今七。
此刻才过,已是十三灯夕。
梅梢上、初透三分,漏声里、频催千滴。
问良宵、斜把银缸,眉痕浅处寻消息。
彩胜压金么凤,共菂灯连理,双双堪惜。
象管鹅笙,檀口玉葱齐炙。
蟾光度、正照蓉屏。
人影乱、鬓横钗只。
红豆子、戏结罗巾,将同心暗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人们迎接立春和元宵灯会的热闹场景,字里行间透着对春光的期待和对人间情爱的细腻刻画。

上阕开头用"春到何迟"的疑问,道出人们盼春的急切心情。"辛盘未试"(立春吃春盘的习俗还没开始)和"人日数来今七"(正月初七的人日刚过)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时间节点。接着用"梅梢初透三分"的梅花初绽、"漏声频催千滴"的更漏声,营造出春夜静谧又暗含生机的氛围。最后"斜把银缸(灯盏)寻消息"的举动,把盼春的微妙心理写得格外传神。

下阕转入元宵灯会的热闹场面。"彩胜压金么凤"写女子头饰精美,"菂灯连理"(并蒂莲灯)暗示成双成对的美好。乐手们"象管鹅笙"(乐器)齐奏、"檀口玉葱"(红唇玉指)形容演奏者的姿态,画面感极强。"蟾光(月光)照蓉屏"与"人影乱、鬓横钗只"的对比,既写灯火辉煌又暗含情愫流动。结尾"红豆结罗巾""同心暗掷"的细节,把古代男女借元宵佳节传情达意的含蓄写得韵味十足。

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盼春的静夜梅梢,切换到灯火笙歌的元宵盛会,最后定格在少女暗结同心的羞涩画面。通过节令风俗的描写,把中国人对春天的向往、对美好情感的珍视都融化在了这些生动的生活细节里。

丁澎

(约1622—1686)清浙江仁和人,字飞涛,号药园。回族。顺治十二年进士,官主事。充河南乡试副考官,荐升郎中。科场案起,以违例被劾,谪塞上五年。工诗。早年与毛先舒、柴绍炳等人称“西泠十子”,后又与宋琬、施闰章等人号“燕台七子”。有《信美堂诗选》、《扶荔堂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