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己酉范祠春祭纪事 其二

异地重瞻高义园,忆持使节到邠原。
堇荼不改沿陶穴,蘋藻毋忘报水源。
良相同朝惟富弼,霸才今日尽张元。
裂冠毁冕嗟何有,礼教无逾视短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的作品,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乱象的感慨。

首联“异地重瞻高义园,忆持使节到邠原”写作者来到一个纪念古代贤人的地方,回忆起自己曾经出使边远地区的经历,暗示对过去某种理想或秩序的怀念。

颔联“堇荼不改沿陶穴,蘋藻毋忘报水源”用比喻手法,说百姓的生活依然艰苦(“堇荼”指苦菜,“陶穴”指简陋的住所),但人们仍不忘根本(“蘋藻”是祭祀用的水草,象征感恩)。这里可能暗指民间虽艰难,但仍保持传统道德。

颈联“良相同朝惟富弼,霸才今日尽张元”对比古今:过去有富弼这样的贤相辅佐朝政,而如今却多是像张元(北宋叛臣,投靠西夏)一样的“霸才”——讽刺当时权贵只顾私利,不顾国家。

尾联“裂冠毁冕嗟何有,礼教无逾视短垣”直接批评社会风气的败坏:礼制崩坏(“裂冠毁冕”),道德沦丧,人们连最基础的规矩(“短垣”指矮墙,象征底线)都不遵守了。

全诗的核心是对比古今,痛心于传统道德的衰落,讽刺当时社会的混乱与腐败。语言含蓄但情感强烈,展现了作者对时代的忧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