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石壕吏

结带事远方,六亲相决绝。明日疆场人,今日尊酒别。

远人语六亲,此行勿啼血。丈夫急国难,草莽亦臣节。

中宵闻点兵,慷慨荷长戟。落月光亏蔽,泉流水呜咽。

同行各有类,宛马蹄踣铁。临敌愤欲前,贼势颇猖獗。

至尊日西顾,屈指大献捷。嗟域羊将狼,情事不可说。

前日侦者至,愿即受羁绁。幕府为解颐,辕门尽欢悦。

革面未旬日,仍复据其穴。全楚人刳屠,中州土崩裂。

王孙屡婴祸,宰相实塞拙。悔罪独雉经,谁云是明哲。

我本远戍人,顾此愤益切。进止莫敢议,吞声驻冰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士兵被迫告别亲人、奔赴战场的悲壮故事,同时揭露了朝廷腐败、战争残酷的社会现实。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离别之痛(开头到"慷慨荷长戟"):描写士兵与家人诀别的场景。明明第二天就要上战场送死,今天却还要强装豪迈地喝酒告别。士兵安慰亲人不要哭泣,说男子汉应为国效力,连普通百姓也该尽忠。

2. 战场见闻("落月光亏蔽"到"辕门尽欢悦"):用"月光暗淡、泉水呜咽"烘托战场的阴森。敌人表面投降,朝廷以为打了胜仗而欢庆,实则敌人很快又反叛,暴露了朝廷的天真无能。

3. 社会批判("革面未旬日"到最后):直接批评朝廷的昏庸。宰相无能,王公贵族屡遭祸患,投降的敌人反复无常,百姓惨遭屠戮。最后士兵只能忍气吞声,在冰天雪地中默默驻守,充满无奈与愤怒。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明日疆场人,今日尊酒别"这样强烈的今明对比,凸显战争的残酷 - 通过"投降-反叛"的典型事件,生动揭露朝廷腐败 - 结尾"吞声驻冰雪"的沉默画面,比任何控诉都更有力量 - 全诗既有个人情感,又有社会批判,展现战争对普通人的双重伤害

这首诗像一部微型战争纪录片,既有催人泪下的离别特写,又有发人深省的社会全景,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普通军人的血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