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和方骏平庚午秋鸣社郑质庵鸳湖泛月韵
光霁两年隔,订约共寻秋。
坠欢重儗相续,李郭许同舟。
君已尘容销瘦,我更鬓丝憔悴,岁月去悠悠。
纵寄色空界,飘泊一沙鸥。
忆俞子(俞凤宾病笃。),悲笠叟(李笠樵作故。),罥新愁。
风摇烛影,还不知、世界浮沤。
百岁虚名谁重,万代虚荣无用,死后两边休。
为问达观子,何日赏鼋头(余曾约君招洪生文瑶游鼋头渚。)。
坠欢重儗相续,李郭许同舟。
君已尘容销瘦,我更鬓丝憔悴,岁月去悠悠。
纵寄色空界,飘泊一沙鸥。
忆俞子(俞凤宾病笃。),悲笠叟(李笠樵作故。),罥新愁。
风摇烛影,还不知、世界浮沤。
百岁虚名谁重,万代虚荣无用,死后两边休。
为问达观子,何日赏鼋头(余曾约君招洪生文瑶游鼋头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两位老友久别重逢,一起泛舟赏月时的感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重逢的复杂心情 开头说两年未见,终于实现一起赏秋的约定。两人像古代李膺、郭泰同舟共济的典故一样亲密,但重逢时发现彼此都老了——朋友面容憔悴,自己白发增多,时间无情流逝。即使假装看破红尘,内心仍像漂泊的沙鸥般孤独。
2. 生死无常的叹息 突然提到两位故人:病重的俞凤宾和已逝的李笠樵。像风中摇晃的烛影,生命脆弱得如同水泡随时会破。这里用烛影、水泡的比喻,生动表现了人生短暂的苍凉感。
3. 看透名利的豁达 直言百年虚名毫无意义,死后万事皆空。最后笔锋一转,用轻松的邀约冲淡沉重:还记得我们约过去鼋头渚游玩吗?这种从感慨生死到相约游玩的转折,展现了文人特有的洒脱。
全词就像月光下的湖水,表面是泛舟赏景的雅兴,底下流淌着对光阴、生死、名利的深刻思考。最打动人的是那份真实——既承认衰老死亡的无奈,又不失生活情趣,这种矛盾恰恰是最真实的人生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