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同宪僚登高

自叹凄凉客寄身,已孤茱酒奉慈亲。
未应一夜无芳菊,共上层楼有可人。
日射寒山宜近晚,霜殷秋叶艳於春。
清欢率尔吾侪事,帽落龙山意更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和同僚一起登高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孤独思亲的伤感,也有与友人同游的慰藉。全诗情感真挚,画面感强,读来很有共鸣。

首联"自叹凄凉客寄身,已孤茱酒奉慈亲"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漂泊在外,重阳节不能像往年一样给母亲敬酒尽孝。"茱酒"指重阳节喝的茱萸酒,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让人联想到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名句。

颔联"未应一夜无芳菊,共上层楼有可人"情绪转折:虽然孤独,但幸好还有菊花可赏,有知心朋友相伴登高。"可人"指志趣相投的朋友,这一联在伤感中透出温暖。

颈联"日射寒山宜近晚,霜殷秋叶艳於春"是诗中最美的画面:夕阳为寒山披上金纱,经霜的秋叶比春花还要红艳。诗人用"宜近晚"这个细节,暗示人到中年反而更能体会生命的绚烂。

尾联"清欢率尔吾侪事,帽落龙山意更真"用晋代孟嘉落帽的典故:朋友们不拘礼节地开怀畅饮,就像当年龙山聚会的名士们一样洒脱。这里的"率尔"(随性)、"更真"(更显真诚)特别传神,把文人雅集的真性情写得跃然纸上。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独坐思亲的特写,拉到登高赏菊的中景,再推到漫山红叶的壮阔全景,最后定格在欢聚畅饮的温馨场面。诗人把传统重阳意象(茱萸、菊花、登高)和个人感悟完美融合,既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惆怅,更有"人间重晚晴"的豁达,读来余味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