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见以索牵五六十人监理钱者

可怜平地不生钱,稚老累累被索连。困苦新图谁画此,祗愁中禁又无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一群老老少少被绳子拴着,像牲口一样被拉去抵债。诗人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揭露了封建社会苛捐杂税对百姓的残酷压榨。

第一句"可怜平地不生钱"说出了一个残酷现实:老百姓种地根本挣不到钱。这里的"平地"暗指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不生钱"则暗示无论怎么劳作都难以糊口。

第二句用"稚老累累"(老人小孩一个接一个)和"被索连"(用绳子拴着)的画面,直接展现了官府抓人抵债的暴行。这种把人当货物的描写,比任何控诉都更有冲击力。

后两句转向对统治者的质问。"困苦新图谁画此"像是在问:这样悲惨的景象是谁造成的?最后一句"祗愁中禁又无眠"意味深长,表面说皇帝会因此失眠,实则讽刺统治者根本不会关心百姓死活。

全诗最震撼的是那个被绳子串起来的细节,把抽象的社会矛盾变成了具象的视觉冲击。诗人没有直接骂官府,但通过这个触目惊心的场景,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愤怒和悲哀。这种用画面代替说教的写法,正是古典诗歌"含蓄中见深刻"的典范。

郑侠

(1041—1119)福州福清人,字介夫,号大庆居士、一拂居士。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光州司法参军。秩满入京,对王安石言新法不便。久之,监安上门。神宗熙宁七年,久旱不雨,流民扶携塞道,绘流民图上之,奏请罢新法,次日,新法罢去者十有八事。吕惠卿执政,又上疏论之,谪汀州编管,徙英州。哲宗立,始得归。元符七年,再贬英州。徽宗立,赦还,复故官,旋又为蔡京所夺,遂不复出。有《西塘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