谴疟鬼

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祖轩而父顼,未沫于前徽。
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清波为裳衣,白石为门畿。
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旂。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韩愈用幽默夸张的手法讽刺疟疾(俗称“打摆子”)的一篇作品。诗人把疟疾拟人化成“疟鬼”,通过痛骂这个害人精,表达对疾病的厌恶和对健康的向往。

全诗分为三部分:

1. 痛骂疟鬼的恶行(前16句) 诗人用一连串难听的话骂疟鬼:说它是水神共工的不肖子孙,专在秋天让人忽冷忽热,像乞丐一样在呕吐物里找吃的。人们用各种方法驱赶它——医生灌苦药、艾灸师用火烤、巫师念咒语、道士画符咒,就像围剿害虫一样。

2. 讽刺疟鬼丢祖宗脸(中间8句) 诗人挖苦疟鬼出身名门(祖先是大禹的祖父颛顼),却干着下贱勾当,简直辱没门楣。这里用“官二代堕落”的比喻,增强讽刺效果。

3. 劝疟鬼滚回老家(最后12句) 诗人突然转变语气,像哄小孩似的说:快回你的江水里去吧!那里多舒服啊——清水当衣裳,白石做大门,月光当零食,荷花当旗子。最后还幽默地说:“送你句好话,赶紧走别回头!”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 - 把看不见的疾病写成有血有肉的坏蛋,读起来特别解气 - 驱魔场面描写得像打仗,充满画面感 - 先骂后劝的转折,像大人先训孩子再给糖吃 - 最后描绘的“鬼界豪宅”,反而让人向往,暗含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本质上,这是古人用文学对抗病痛的一种方式,把对疾病的恐惧转化为幽默的创作,展现了乐观精神。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