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白涧
太行之下清且浅,一水盘桓纡山转。
千峰万壑不可数,异草幽花几曾见。
波中白日隐出明,风翻不动浮云轻。
翠峦玉女下双鹤,笑倚秋练开新晴。
又疑武陵溪上原,桃花溪尽空潺湲。
幽泉间复逗岩侧,喷珠漱玉相交喧。
群猿见之走绝壁,缘峰虚梯弗劳力。
鸣禽回面背人飞,为是从来不相识。
杖藜因贪仰面看,碍石牵萝错移屐。
路穷屈曲疑欲回,迤逦屏开一重碧。
残樽遇坐酒即倾,旋摘山果都无名。
题诗且欲尽佳句,能歌翻咏仙难成。
天门幽深十里西,无奈落日催人归。
谁能可属天宫事,为我乞取须臾期。
上天无梯日不顾,牢落归来坛未暮。
闭门下马一衾寒,梦想魂驰在何处。
千峰万壑不可数,异草幽花几曾见。
波中白日隐出明,风翻不动浮云轻。
翠峦玉女下双鹤,笑倚秋练开新晴。
又疑武陵溪上原,桃花溪尽空潺湲。
幽泉间复逗岩侧,喷珠漱玉相交喧。
群猿见之走绝壁,缘峰虚梯弗劳力。
鸣禽回面背人飞,为是从来不相识。
杖藜因贪仰面看,碍石牵萝错移屐。
路穷屈曲疑欲回,迤逦屏开一重碧。
残樽遇坐酒即倾,旋摘山果都无名。
题诗且欲尽佳句,能歌翻咏仙难成。
天门幽深十里西,无奈落日催人归。
谁能可属天宫事,为我乞取须臾期。
上天无梯日不顾,牢落归来坛未暮。
闭门下马一衾寒,梦想魂驰在何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太行山下一处名为西白涧的幽静美景,充满了奇幻色彩和诗人的遐想。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山水画卷 开篇用"清且浅"的溪水和"纡山转"的路径勾勒出山涧的轮廓,随后用"千峰万壑"展现群山的壮阔。诗人特别提到水中倒映的太阳时隐时现,浮云轻盈地漂浮,这些细节让静态的山水活了起来。
2. 仙境想象 诗中突然跳转到神话场景:玉女乘着双鹤从翠绿的山峦飞下,笑着倚在如白练般的秋空里。接着又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桃花源,但这里只有空荡的溪水声,暗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3. 生机勃勃的山林 泉水在岩石间喷涌如珠玉碰撞,猿猴在绝壁间灵活跳跃,鸟儿见人就飞走——这些动态描写让整个山林充满野趣。诗人自己也被景色吸引,拄着拐杖仰头观看,甚至被藤蔓绊到差点摔跤。
4. 流连忘返的惆怅 当道路似乎走到尽头时,突然又出现一片碧绿山屏。诗人坐在石上饮酒摘野果,想题诗却觉得难写尽美景。最后夕阳催归,他幻想能向天宫借点时间,但终究只能带着遗憾回家,连梦中都还在回味这片山水。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情绪的交织:一方面是发现世外桃源般的狂喜,另一方面是"美景留不住"的无奈。诗人用大量比喻(如喷泉像喷珠漱玉)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那片神奇的山涧。最后"闭门下马一衾寒"的对比,更强化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感。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