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边城夜晚的孤独与愁绪,同时透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自我安慰。
开头两句写旅人漂泊在外,春天本该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但他的心却像被斩断一样空虚。站在边城高处远望,更添孤独。接着用"野楼"和"白鹭"两个比喻:远处的楼阁在夜色中像海市蜃楼般虚幻,白鹭群飞的样子像江上波涛,这些景象都强化了不真实感和漂泊感。
中间四句直接吐露心声:戴着官帽(承冠)却为日渐花白的头发(二毛)而哭泣,多次入仕(结绶三入)已让他疲惫不堪。想飞却羽毛无力,想过河却没有轻舟,这两个比喻生动表现了有志难伸的困境。
最后两句是自我宽慰:好在还有这首《阳春曲》,能暂时排解穷困忧愁。这里的"阳春曲"既指高雅的音乐,也暗喻诗歌创作,说明诗人试图用艺术来超越现实苦难。
全诗用简练的语言和贴切的比喻,把仕途失意、年华老去的伤感,以及试图自我开解的心路历程都生动呈现出来。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处境艰难,却仍在艺术中寻找慰藉的文人情怀。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