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洪景伯通判清閟堂

别乘清名满世间,却来堂下植檀栾。
已无欲物败人意,且与此君同岁寒。
夜月半庭金影碎,秋风一枕玉声残。
雁行吏退铃斋静,想见巍冠独倚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廉官员在公务之余的闲适生活,展现了他高洁的品格和淡泊的心境。

前两句说这位官员(别乘)名声很好,但他更喜欢在堂前种竹子(檀栾)。这里用竹子象征正直不屈的品格,说明他不追求虚名,而是保持本真。

中间四句是具体描写:他的居所简朴,没有奢华的物品扰乱心境;与竹子相伴,就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度寒冬。夜晚月光洒在竹影上,秋风吹动竹叶发出清脆声响,这些自然景物衬托出他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

最后两句写他下班后的场景:衙门安静下来,他独自倚栏远望。"巍冠"(高帽)这个细节既点明官员身份,又暗示他虽居高位却保持孤独自省的态度。

全诗通过竹、月、风等意象,塑造了一个清正廉洁、内心平和的官员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繁忙公务中保持精神世界清净"的生活态度,就像现代人在工作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花园。

陈知柔

(?—1184)宋泉州永春人,字体仁,号休斋,一号弱翁。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授台州判官。历知循州、贺州。与秦桧子秦熺同榜进士,桧当轴,同年多以攀援致通显,知柔独不阿附。解官归,主管冲祐观。有《易本旨》、《春秋义例》、《易大传》、《易图》、《诗声谱》、《论语后传》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