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宁静画面,同时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孤独与愁绪。
前两句写傍晚的景色:山边的晚霞渐渐消散,晴朗的天空中残留的云气也收拢了。这里用"断"和"收"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出暮色渐浓的过程。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绿芜天共远"说碧绿的野草与天空一样延伸到远方;"明月水同流"写月光洒在水面,仿佛与水一起流动。这两句用天地交融的景象,营造出开阔而静谧的意境。接着"落叶填秋望"写飘落的树叶填满了秋日的视野;"孤砧答旅愁"说孤独的捣衣声回应着游子的愁思。这里落叶和捣衣声都是典型的秋日意象,暗示着时光流逝和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写诗人独自在楼上饮酒作诗,借酒消愁。"庾公楼"借用历史典故,暗示自己像古人一样寄情诗酒。一个"独"字点明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绘制的山水画:远景是晚霞晴空,中景是绿野流水,近景是落叶捣衣,而诗人独自饮酒的形象则是画眼。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又带着些许寂寞,让读者既能感受到秋日美景,又能体会到诗人细腻的情感。
陈襄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