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有邻碑
我为山西行,叱驭过近县。
传闻蔡有邻,石刻古今冠。
风流书以来,妙绝隶之变。
银钩鸾凤舞,铁画蛟龙缠。
凭谁致墨本,故旧诧珍献。
正恐赋分薄,一夕碎雷电。
平生六一老,集古藏千卷。
惜此方殊邻,公乎未之见。
传闻蔡有邻,石刻古今冠。
风流书以来,妙绝隶之变。
银钩鸾凤舞,铁画蛟龙缠。
凭谁致墨本,故旧诧珍献。
正恐赋分薄,一夕碎雷电。
平生六一老,集古藏千卷。
惜此方殊邻,公乎未之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在山西旅行时,听说当地有一块蔡有邻写的石碑,书法极其精妙,于是心生向往。整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直白的感慨,表达了对这块石碑的珍视和遗憾。
前四句:作者说自己路过山西一个小县城,听说这里有蔡有邻的石刻,堪称古今第一。蔡有邻是唐代书法家,擅长隶书,这里的“风流”指书法风格潇洒,“妙绝隶之变”是说他的隶书创新独特,超越了传统。
中间四句:用夸张的比喻形容石碑上的字有多美——笔画像银钩一样锋利,字迹像鸾凤飞舞、蛟龙盘绕。作者特别想得到一份拓本(“墨本”),甚至幻想如果老朋友能送来,一定会当成珍宝炫耀。但紧接着又担心自己“福气不够”(“赋分薄”),万一石碑突然被雷电劈碎就太可惜了。这种心理描写很真实,既渴望又患得患失。
最后四句:作者联想到北宋文豪欧阳修(号“六一居士”),他一生收集了上千卷金石碑帖(“集古藏千卷”),但偏偏没见过这块山西的石碑。这里暗含两层意思:一是石碑确实珍贵,连大收藏家都错过了;二是感慨好东西容易被埋没,有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遗憾。
全诗亮点: 1. 比喻鲜活:把书法比作“鸾凤舞”“蛟龙缠”,让人瞬间想象到字迹的灵动有力。 2. 情感真实:从听说时的兴奋,到想收藏的急切,再到怕失去的担忧,最后替古人惋惜,层层递进。 3. 以小见大:借一块石碑,表达对艺术价值的珍视,以及好东西可能被时代忽略的普遍现象。
普通人读这首诗,能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那种“遇到好东西却怕错过”的共鸣,就像今天人们看到绝版书籍或艺术品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