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豢龙图

良马苦羁絷,巨鱼畏网罟。
神龙独超轶,威燄莫能禦。
嘘为寒空云,散作无边雨。
能幽复能明,可敬不可侮。
如何豢龙氏,狎玩等儿女。
巍然受其朝,劲气金石沮。
龙兮丧其魄,听命无敢拒。
矧复察秋毫,洞见龙肺腑。
饮食不强致,嗜好随所取。
日日饱甘滋,驯伏固其所。
谁谓有馀知,拘牵乃如许。
人生天地间,良心实为主。
利欲汩其真,甘与俗子伍。
胡不鉴此图,保养虚明府。
道义有真乐,不羡圭与组。
于我如浮云,服膺圣师语。
吾家素风在,辛苦立门户。
勇决早抽身,从我涉幽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龙的形象,探讨了自由与束缚、本心与欲望的关系,传递出追求精神自由、坚守本心的价值观。

诗中先用马和鱼做对比:好马被缰绳拴住会痛苦,大鱼害怕渔网。但神龙却能超越这些束缚,呼云唤雨、变化自如,既能在幽暗处藏身,也能在光明中显现,令人敬畏。这里的神龙象征着不受拘束的自由精神。

接着笔锋一转,说养龙人把龙当宠物驯养,龙渐渐失去锐气,连金石都能摧毁的刚劲也消退了。龙变得温顺听话,甚至被养龙人看透心思,每天好吃好喝伺候着,彻底失去野性。这里暗喻人一旦被利益欲望驯化,就会丧失本真的自我。

诗人由此联想到人生:人的良心本该是生命的主宰,但被利欲蒙蔽后,就会沦为庸俗之徒。他呼吁人们以龙为戒,保持心灵纯净,追求道义带来的真正快乐,而非功名利禄。最后引用孔子"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名言,强调自己家族世代坚守清贫自守的门风,并邀请志同道合者一同归隐田园。

全诗最精彩的是用"驯龙"比喻人被欲望驯化的过程:起初威风凛凛的神龙,在日日饱食后竟变得温顺服从,这个转变过程生动揭示了安逸生活对人格的消磨。诗人提醒我们,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心的自由,而非外在的享受,这个道理在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袁燮

(1144—1224)庆元府鄞县人,字和叔,号絜斋。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调江阴尉。浙西大饥,前往赈恤有方。宁宗即位,为太学正。庆元党禁起,以论去。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郎官、国子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卒谥正献。有《絜斋集》、《絜斋家塾书钞》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