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秋夜赏月时,怀念曾经和一位叫"特公"的朋友一起看月亮的往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无法团聚的遗憾。
前两句是回忆:记得以前和特公一起赏秋景的地方,在清凉的溪边看月亮,月光清冷皎洁。这里用"清光寒"三个字,既写出了月光的清冷质感,也暗示了秋夜的凉意。
后两句回到现实:今晚溪水依然映照着月光,但不知道特公现在在哪里,我们何时才能再一起赏月团圆。一个"又"字,把过去和现在的场景重叠在一起,形成强烈对比。"何处共团圆"的疑问,透露出深深的思念和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通过"秋夜"、"凉溪"、"清光"等意象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意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溪水还是那条溪水,但曾经一起赏月的人却天各一方。这种对友情和团圆的渴望,是每个人都能产生共鸣的情感。
鲍溶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