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何年似永和年

何年似永和年。记湖船。如此晴天无处、望新烟。江南女,裙四尺,合秋千。昨日老人曾见、久潸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老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物是人非的伤感。

开篇"何年似永和年"直接点出主题: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像永和年间那样美好的日子?永和是东晋年号,代表文人雅士聚会、自由洒脱的黄金时代。这里借古喻今,表达对逝去美好年代的渴望。

"记湖船"三字像电影镜头,瞬间切换到回忆画面:记得那时在湖上泛舟的惬意。"如此晴天无处、望新烟"则形成强烈对比——如今即使遇到同样的好天气,却再也看不到当年那充满生机的景象("新烟"指春天新生之气)。

下片用"江南女,裙四尺,合秋千"三个特写,勾勒出记忆中最鲜活的画面:江南少女穿着四尺长的裙子(说明当时服饰风尚),在秋千上欢快玩耍。这些细节充满生活气息,让往昔的快乐跃然纸上。

结尾笔锋一转:"昨日老人曾见、久潸然"——昨天有老人亲眼看到这些场景后,久久流泪。这里的"老人"可能是作者自指,用旁观视角更能体现时光流逝的残酷。一个"久"字,把那种无法释怀的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词妙在通过几个日常片段——湖船、晴天、少女、秋千,就构建出强烈的今昔对比。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画面都在说:最美好的时光永远留在记忆里,这种失落感让老人(也是我们每个读者)忍不住"潸然"。这种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情感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