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初晴的春日傍晚,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复杂的人生况味。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细雨刚停,小园东边云开雾散,阳光和微风交织。少年骑着骏马在神采飞扬地奔驰,娴静的姑娘在佛寺中安静赏花。这一动一静的对比,展现了春日里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
后四句转向诗人自己的内心独白。他说自己读书练武多年却渐渐心生倦怠,田园荒芜、抱负难展。望向南归之路,只见海天相接,唯有明月懂得他思乡的愁绪。这里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全诗妙在把明媚的春景和落寞的心境并置,用美好的外景反衬内心的孤寂。特别是最后"惟有相思明月同",把无形的思念寄托在永恒的明月上,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种无人理解的孤独。诗中"雄儿"与"静女"的鲜活形象,与诗人自己的失意形成强烈反差,更突出了人生的复杂滋味。
杨凝
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