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写给同僚韦侍御的,借雨天寓直(值班)的场景,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仕途的期待。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1. 才高却不得志的困惑(前四句) 诗人先夸韦侍御才华横溢("名贯四科首"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项全优),本该与优秀同僚并肩而立。但现实中他却厌倦了写弹劾奏章(白简)的工作,迟迟未能进入核心权力圈(金闺)。这里用对比手法凸显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2. 值班时的孤寂场景(中间六句) 通过"秋雨、远鸡、冷漏声、低压云"四个意象,描绘出雨天值班的阴冷氛围。最精彩的是"谁谓霄汉近"两句——明明皇宫近在咫尺(霄汉),内心抱负却像被雨雾隔开般遥远。这种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反差,道尽了职场人的无奈。
3. 对未来的期待(最后四句) 用"兰花无人赏、晨霜中鹗鸟归巢"暗示自己尚未被重用。但结尾突然转折:相信终会像田郎(东汉尚书郎田凤)那样,得到皇帝亲笔题字的荣耀。在低沉情绪中突然扬起希望,展现出典型的唐人积极精神。
全诗妙在将雨天值班的日常场景,与仕途感慨完美结合。比如用"云色向窗低"既写实景,又隐喻官场压抑;"漏声"既是更漏水声,又暗示时间流逝而功业未成。这种双关手法让普通的值班日记有了深刻的人生况味。
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