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由旧行宫改建的寺庙——崇圣寺的景色,透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淡淡感伤。
前两句点明寺庙的前身:西边的树林原本是皇帝出行时的行宫,如今池塘亭台日渐倾斜破败。"坡陁"(倾斜)二字暗示繁华逝去。接着用雨后初晴的画面展现自然生机:雨水让池水上涨,云雾散开后露出更多青山。这里自然的新生与建筑的衰败形成对比。
五六句通过细节描写往昔的宫廷痕迹:清晨的街道旁还垂着当年皇家栽种的柳树,秋日的院落里紧闭着宫中专有的莎草。这些残留的宫廷植物像无声的见证者。
最后两句用黄帝乘龙升仙的典故("鼎湖"传说)发问:当年帝王已如黄帝般离去,如今只剩碧波荡漾的湖面。这个结尾巧妙地把行宫变寺庙的沧桑,升华为对历史更迭的思考——再辉煌的过往,终会化作平静的湖水。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残存的宫廷痕迹与永恒的自然景物交织,传递出"荣华易逝,山水长存"的意境。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