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芳讯 朴园

步芳径,又草绿门闲,花红砌映。
怅废池桥畔,难开旧奁镜。
婵娟应共春光去,谁向湖山讯。
漫褰衣、去上林亭,自循苔磴。
名胜恁休问,剩瓦砾凄迷,泪痕清莹。
惆怅荒台,题咏尚能认。
繁华逝水归肠断,娇困风吹醒。
待何人、携酒重来酩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漫步在荒废园林中的所见所感,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伤感。

上片(前半部分)写眼前实景: - 开篇"步芳径"直接带我们走进场景,沿着花草小径漫步。虽然花草依旧(草绿花红),但园门冷清(门闲),暗示这里已无人问津。 - 在废弃的池塘桥边,诗人感叹再也打不开"旧奁镜"(过去的梳妆镜),暗喻往昔的美好景象已无法重现。 - "婵娟"(代指月亮或美人)随着春光一同消逝,现在还有谁会来这湖光山色中寻找美景呢? - 诗人独自提起衣角,登上林间小亭,踩着长满青苔的石阶,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下片(后半部分)抒发感慨: - 名胜古迹已不值得询问,只剩下破碎的瓦砾和晶莹的泪痕(可能是露水,也暗指泪水)。 - 在荒凉的台阁上,还能辨认出过去的题诗,这更让人感到惆怅。 - 曾经的繁华像流水一样消逝,令人心碎。清冷的山风似乎要把人从伤感的思绪中吹醒。 - 最后以问句作结:不知将来会有谁带着酒再来这里,与我一起醉饮忘忧?这个开放式结尾既表达了对知音的期待,也透露出深深的孤独。

全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诗人用"废池"、"苔磴"、"瓦砾"等意象勾勒出荒园景象,又用"旧奁镜"、"题咏"等唤起对往昔的回忆,形成强烈对比。最后"携酒重来"的期盼,更反衬出当下的孤寂。这种对时光流逝、盛景不再的感慨,是古典诗词中常见而永恒的主题。

庄棫

庄棫(1830——1878 ),字中白,一字利叔,清代词人,学者,号东庄,又号蒿庵。丹徒人,生于道光十年(1830)。光绪四年(一八七八)卒。享年四十九岁。著有《蒿庵遗稿》,词甲、乙稿及补遗附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