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庭送别

一生虽达理,远别亦相悲。白发无修处,青松有老时。
暮烟传戍起,寒日隔沙垂。若是长安去,何难定后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边塞送别老友的场景,充满人生感慨和苍凉意境。

前两句直接点出主题:即使一生都明白事理,面对远行分别依然会悲伤。这里用"达理"和"悲"形成对比,说明理性终究敌不过人情。

三四句用白发和青松作比:白发无法修剪(暗示岁月无情),连长青的松树也终会老去。通过这两个意象,道出人生易老的无奈。

五六句描绘边塞黄昏的景象:暮色中烽烟从戍楼升起,寒冷的太阳悬在沙漠尽头。这两句画面感极强,"传戍起"和"隔沙垂"的描写,既展现边地特色,又烘托出离别的苍凉。

最后两句是临别赠言:如果去的是长安(唐代都城),何愁不能再见?表面是宽慰,实则暗含此去凶险、重逢无期的忧虑。用"长安"反衬边地,用"何难"掩饰担忧,含蓄深沉。

全诗通过白发、烽烟、寒日等意象,将个人生命感慨与边塞风光融合,在送别中寄寓了对人生无常、聚散难料的深刻体悟。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是典型的唐代边塞送别诗佳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