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放鱼歌

常州贤刺史,从谏议大夫除。天地好生物,
刺史性与天地俱。见山客,狎鱼鸟。坐山客,北亭湖。
命舟人,驾舫子,漾漾菰蒲。酒兴引行处,正见渔人鱼。
刺史密会山客意,复念网罗婴无辜。忽脱身上殷绯袍,
尽买罟擭尽有无。鳗鳣鲇鳢鳅,涎恶最顽愚。鳟鲂见豳风,
质干稍高流。时白喷雪鲫鲤yA,此辈肥脆为绝尤。
老鲤变化颇神异,三十六鳞如抹朱。水苞弘窟有蛟鼍,
饵非龙饵唯无鲈。丛杂百千头,性命悬须臾。天心应刺史,
刺史尽活诸。一一投深泉,跳脱不复拘。得水竞腾突,
动作诡怪殊。或透藻而出,或破浪而趋。或掉尾孑孑,
或奋鬣愉愉。或如莺掷梭,或如蛇衔珠。四散渐不见,
岛屿徒萦纡。鸂鶒鴒鸥凫,喜观争叫呼。小虾亦相庆,
绕岸摇其须。乃知贪生不独顽痴夫。可怜百千命,
几为中肠菹。若养圣贤真,大烹龙髓敢惜乎。苦痛如今人,
尽是鱼食鱼。族类恣饮啖,强力无亲疏。明明刺史心,
不欲与物相欺诬。岸虫两与命,无意杀此活彼用贼徒。
亦忆清江使,横遭乎余且。圣神七十钻,不及泥中鳅。
哀哉托非贤,五脏生冤仇。若当刺史时,圣物保不囚。
不疑且不卜,二子安能谀。二子倘故谀,吾知心受诛。
礼重一草木,易封称中孚。又曰钓不纲,又曰远庖厨。
故仁人用心,刺史尽合符。昔鲁公观棠距箴,
遂被孔子贬而书。今刺史好生,德洽民心,
谁为刺史一褒誉。刺史自上来,德风如草铺。衣冠兴废礼,
百姓减暴租。豪猾不豪猾,鳏孤不鳏孤。开古孟渎三十里,
四千顷泥坑为膏腴,刺史视之总若无。讼庭雀噪坐不得,
湖上拔茭植芙蕖。胜业庄中二桑门,时时对坐谈真如。
因说十千天子事,福力当与刺史俱。天雨曼陀罗花深没膝,
四十千真珠璎珞堆高楼。此中怪特不可会,
但慕刺史仁有馀。刺史敕左右兼小家奴,慎勿背我沉毒钩。
念鱼承奉刺史仁,深僻处,远远游。刺史官职小,
教化未能敷。第一莫近人,恶人唯口腴。第一莫出境,
四境多网罟。重伤刺史心,丧尔微贱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好官放生鱼的故事,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仁爱之心。

故事梗概: 常州新来的刺史(地方官)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像天地一样爱护生命。有一天他在湖边看到渔民捕鱼,心里很难受,觉得这些鱼太可怜了。于是脱下自己的官服(相当于现在的高档西装)卖掉,把渔民抓的鱼全部买下来放生。诗中详细描写了各种鱼获救后的欢快场景:有的跃出水面,有的摆尾游动,连水鸟都高兴地叫起来,连小虾米都在岸边开心地摇须须。

深层含义: 1. 仁政思想:通过放鱼这件小事,展现好官"仁爱万物"的执政理念。就像现在提倡的环保、动物保护。 2. 讽刺现实:诗中提到"如今人尽是鱼食鱼",暗指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对比刺史的仁慈。 3. 为官之道:这个刺史不仅放鱼,还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开凿孟渎运河),把四千亩荒地变良田,但自己却很谦虚。

艺术特色: - 像放纪录片一样详细记录放生过程,各种鱼类的动作写得活灵活现 - 用小鱼小虾的快乐反衬人类的残忍 - 把刺史比作古代圣贤(提到孔子夸赞的鲁国大夫),但又说他觉得自己"官职小",显得很接地气

现代启示: 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权力大小,而在于是否心存善念。就像现在的好干部,应该关心生态环境,体恤百姓疾苦。诗中"不疑且不卜"(不随便怀疑人、不算计人)的为官态度,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卢仝

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