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铜壶滴滴禁漏起,三十六宫争卷帘。(《月》,
以下《锦绣万花谷》)
斜阳古岸归鸦晚,红蓼低沙宿雁愁。
霜雕曲径寒芜白,雁下遥村落照黄。
恩威欲寄黄丞相,仁信先闻郭细侯。
兵气此时来世上,文星今日到人间。降因天下思姚宋,
出为儒门继孔颜。
丹灶河车休矻矻,蚌胎龟息且绵绵。驭景必能趋日域,
骑箕终拟蹑星躔。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山居百韵》,见《鉴戒录》)
以下《锦绣万花谷》)
斜阳古岸归鸦晚,红蓼低沙宿雁愁。
霜雕曲径寒芜白,雁下遥村落照黄。
恩威欲寄黄丞相,仁信先闻郭细侯。
兵气此时来世上,文星今日到人间。降因天下思姚宋,
出为儒门继孔颜。
丹灶河车休矻矻,蚌胎龟息且绵绵。驭景必能趋日域,
骑箕终拟蹑星躔。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山居百韵》,见《鉴戒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宫廷、自然和人生哲理三个层面的内容,语言生动,意境丰富。
1. 宫廷生活的精致与竞争 "铜壶滴漏"用计时工具暗示宫廷的秩序,"三十六宫争卷帘"则展现嫔妃们争宠的动态画面,短短两句就勾勒出深宫中的紧张与华丽。
2. 自然景色的苍凉之美 中间三联通过斜阳、归鸦、红蓼、霜径、寒芜、落雁等意象,构建出秋日黄昏的萧瑟画卷。比如"红蓼低沙宿雁愁"中,水边植物与迁徙的雁群形成互动,用拟人手法(雁会"愁")传递出旅途的孤寂感。
3. 儒道交融的人生思考 后五联将典故与哲理结合: - "恩威""仁信"引用汉代名臣典故,强调治国需要刚柔并济 - "文星到人间"把文人比作天上星宿,暗含使命担当 - 末两联"丹灶""蚌胎"等道家意象与"返朴还淳"的儒家思想结合,提出修身既要自然无为(道家),也要坚守本心(儒家)
艺术特色上,诗人善用色彩对比(如"红蓼"与"白霜")、动静结合(滴漏声与争卷帘),并通过"宿雁愁""落照黄"等拟人化描写,让景物承载情感。全诗由具体场景升华到哲理思考,层层递进却不显生硬。
杜光庭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杜光庭注重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一些著作亡佚于元初,无法见其原貌。研究杜光庭的专著有《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等。